背景:从事前端 4 年,有转管理的机会,技术属于上升期,在这样的十字路口,面对业务已是熟练手,想要大发力找不到发力点,思考蛮多但仍有困惑,感觉遇到了职业瓶颈,希望走出舒适区。
最有收获的三个问题与回复
团队内 Code Review 目前的一些建议
- 根据项目情况而定项目是否需要 Review,比如改动的代码量,是否的重构的任务
- Review 的流程不宜太重,否则会占用太多时间,不好持续
- 对于 Review 人的要求是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 Review,如果出现线上事故,Review 人也负有一定责任,对于被 Review 的人,需要积极跟进 Reivew 问题的改进
- 组长再以周纬度简单过 Review 情况
如何看待自己个人的技术瓶颈
- 首先确定当下是否有机会去做挑战性的事情,做挑战天花板的事情
- 瓶颈期的正常周期大概在半年,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要开始反思问题出在哪里
- 尽量去拓宽自己的眼界,比如尝试参与开源项目,去更优秀的团队等
技术和业务上的平衡
- 在前中期多思考业务的痛点,尝试用技术手段提高业务效率和体验(个人观点)
- 在业务对自己帮助已经不大的情况下,可以考虑把业务的机会分给其他同学,团队里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
提前思考中年危机
- 老生常谈的话题
- 偏技术的管理,走技术路线
- 做偏管理方向,离产品和业务更近
- 要早点找清自己的定位,长期发展来看,到底适合一直做技术,还是慢慢往管理方向走,不要勉强自己
职业发展选择
- 在当下的团队里,老板对你是否有更长远的规划和安排,还是只是需要你这样一个角色(感觉有点像角色球员)。这一点蛮重要的,如果你不甘心做一个角色球员,那就要尝试改变了。
- 每个人都需要2-4段很重要的职业周期,如果在这个职业周期内已经到了舒适区,这时候可以考虑新的机会
整体感受
scott老师的职业经历是我一直比较喜欢的那种,呆过大公司,创过业,组过团队,也蛮符合我自己的职业规划,感觉以后可以向scott老师多取取经。
在每个重要节点的选择上,如果选择去新的团队,就不要给自己设限,做好半年阵痛期的准备。
工作一些年之后,就需要尝试地从更高维度看事情,产品规划,竞品分析,业务敏感度,以及行业的思考。
程序员是一个毁人生的职业,老师原话(逃。所以要在前10年这重要的职业周期里多积累有效人脉,多去关注人。
接下来做的事
走出当下的舒适区,去找一些更有挑战性的机会
Scott 点评
思路清晰表达能力强,是高潜工程师,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,都有大前程,此时已经不是环境选择自己,而是自己选择环境了,可以把自己的能力,边界和眼界放大到一个自己不太敢相信的位置,这儿就是自己努力一下就力所能及的地方,绝非遥不可及。
前端早早聊的成立背景:Scott 近两年无论是面试还是线下线上的技术分享,遇到许许多多前端同学,由于团队原因,个人原因,职业成长,技术方向,甚至家庭等等原因,在理想国与现实之间,在放弃与坚守之间,摇摆不停,心酸硬抗,所以 Scott 会抽出一些时间,来与陌生的年轻人聊聊南聊聊北,不求完全解惑,只要能为你带来些许启发,借此机会,Scott 也希望对一代代的年轻人有更多的了解,有更多的看见与听见。(想找 Scott 早聊,加微信: codingdream)